
自從德國大眾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以來,無論哪家外國公司與中方談判,要中方繳納“技術轉讓費”已經成為一項通例。德國、法國、美國、日本幾乎無一例外。但這一次談判中,廣州提出,廣州轎車是中國政府批準的有權與 ...
[詳細]

東風公司雖然是國家大公司,但只是一家卡車生產公司,自身的轎車也是剛剛起步,與法國雪鐵龍公司的合作之路走得磕磕絆絆很不順利,在自身的技術與經濟條件都有限的情況下,與負債累累的廣州合作,前景如何,誰也 ...
[詳細]

1997年4月,廣州市利用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曾培炎到深圳開會的機會,請曾培炎到廣州標致視察,讓他實地了解情況。曾培炎實地察看了廣州標致后,提出兩條意見,一是請東風公司來廣州,建設大汽車集團;二是與日本 ...
[詳細]

與標致分手后,廣州開始尋找新伙伴。廣州尋找新伙伴的要價非常高:新的伙伴要在廣州標致原有的廠址上動手建設,還要替廣州標致背負幾十億元的債務。一個破了產的地方汽車企業,為何能開出如此苛刻的條件呢? 199 ...
[詳細]

第三期規劃一拖就是一年多,時間進入1995年,廣州標致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,廣州方面心急如焚,多次催促法方拿定主意,面對廣州標致的狀況,法國標致無動于衷,直到1995年12月,法國標致總裁加列維才決定親自到中 ...
[詳細]

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,市場環境逐步寬松,20世紀80年代中期末期建設的上海桑塔納、一汽捷達、奧迪等幾大合資品牌已經投產,產量快速上升,歷經坎坷的二汽神龍富康轎車也開始小批量供應市場,再加上天津夏利 ...
[詳細]

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,在中方資本占多數的合資公司里,天平就這樣不公正地向著外方傾斜。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反常權利分配格局呢?要是將法國人與廣州人調換一下位置,法國人會認可這種利益分配格局嗎? 雖然公司管 ...
[詳細]

1997年10月31日,法國標致與廣州正式簽署協議結束雙方不成功的“婚姻”。與廣州合資了13年,在中國轎車工業發展風頭正勁的時候,法國PSA與廣州的合作再也無法繼續下去終于退出廣州,這是“三大三
[詳細]

1986年5月16日,美國財長貝克來華訪問,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接見他,貝克問:“聽說我們合資的吉普在中國有一點問題,請問中國政府的態度?” 趙紫陽回答:“我聽說了,我們會解決好的! 同日,姚依林副總理訪美 ...
[詳細]

1986年2月21日,美國汽車公司董事長戴德瓦代單方面向美國媒體宣布,由于中方違反協議給美國方面造成經濟損失,美國汽車公司決定,停止與北汽的合作。具體措施為:停止資本投入,停止技術轉讓,停止技術培訓,撤 ...
[詳細]